功能性硅烷是一类重要且用途广泛的助剂,可应用于无机物表面改性、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改性,以及橡胶、涂料、胶粘剂和密封胶等。硅烷偶联剂是最主要的功能性硅烷品种。由于下游应用分散,功能性硅烷的消费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消费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带动和新兴工业应用领域的开发。
2021年以来,受益于国内风电等行业复合材料需求的迅速增加,带动我国功能性硅烷消费增加。2022年我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约24.03万吨。我国占全球消费量的比例有望从2018年的41.2%提升至2023年的51.6%。国内功能性硅烷产量从2011年的11.1万吨,增长至2021年32.3万吨,占全球产量比例由41.9%提升至67.6%。
国内从事硅烷偶联剂生产的企业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部分大型综合性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产业链条完整,规模较大(江瀚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三孚股份等);第二梯队的中等规模生产企业,其主要特征是产能相对第一梯队规模较小(湖北新蓝天、山东硅科、南京曙光等),且由于缺少上游三氯氢硅配套,产业链相对不完整;第三梯队是其余小型生产企业。
随着功能性硅烷在下游多个新兴行业逐步实现产业化应用,如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风力发电、5G网络等;头部生产企业近年来均有投建新增硅烷偶联剂产品产能规划,同时横向布局其他含硅产品。
(1)核心竞争力1:产品矩阵丰富,彰显规模优势。公司已开发出上百个硅烷偶联剂品种,产品结构优、产品型号众多、布局范围广。丰富的功能性硅烷产品结构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因产品单一而可能会引起的较高的市场风险,提升公司的产品定价能力。
(2)核心竞争力2:研发实力构筑技术护城河。公司经历20多年技术沉淀,2018年至今累计完成研发项目30余项,主要涉及硅烷偶联剂新产品的开发、现有硅烷产品的工艺改进、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硅烷衍生物的研究与开发等。截至22H1,公司全职研发人员39人,占总员工数比例为4.1%,雄厚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人才为公司构筑较高的护城河。
(3)核心竞争力3:主要营业产品外销毛利率高于内销,公司外销比例明显高于可比公司中等水准,是全球轮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主要硅烷供应商。公司基本的产品外销毛利率整体高于内销毛利率5-15pcts,同时,2019-2022年公司外销占比分别是51%/48%/56%/58%,明显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在半导体行业中,高纯石英是其关键的基础材料,大多数都用在电子基板和石英坩埚的原材料,用于制备单晶硅和多晶硅。我国由于高纯石英原料为短缺矿产,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2022年,我国高纯石英砂(4N)进口量为8.8万吨,同期进口单价不断攀升,从17年初的1.69万美元/吨上涨至23年2月的3.5万美元/吨。随着全球硅片产能逐渐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国产硅片替代空间广阔,带动对上游石英坩埚以及高纯石英砂的需求扩张。
公司募投项目规划建设年产2000吨高纯6N级石英砂,生产的基本工艺选择化学合成,生产技术与武汉大学合作研发。以合成高纯石英技术替代传统提纯技术,摆脱了原有的不稳定因素,将超高纯6N级合成石英砂产品转化为更为稳定的高新技术聚集型产品。目前,该项目处于中试阶段,预计到2025年建成投产。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超高孔隙率的三维纳米多孔材料,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隔热隔音、吸附催化、储能等所有的领域。油气项目保温为气凝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对比传统保温材料,气凝胶隔热材料在能源节约、空间节约、提升施工效率具备明显的优势。全球气凝胶年市场价值已达5.13亿美元(2016年),预计以31.8%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年将达80多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将成为推动气凝胶需求量开始上涨的新动力。据IDC预测,到2025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299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有望带动气凝胶在该领域应用率的提升。整体上看,我国气凝胶市场需求空间在2025年有望达到184亿元。
随着气凝胶行业下游工业管道保温、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等需求领域迅速增加,多家生产企业布局气凝胶材料/制品产能,行业供给有望继续扩张。公司募投项目规划建设2000吨气凝胶复合材料,公司气凝胶的原材料为自给,具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优势,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天风证券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28、42.42、47.5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8、11.10、12.95亿元,按照当前3.73亿股总股本计,对应EPS分别为2.30、2.97、3.47元。结合公司具备的三大核心竞争力,给予公司2023年20倍PE,目标价4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风险、产品出口风险、节能环保政策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